家庭教育
联系我们CONTACT US
0532-86105366more
家庭教育
让爱伴你成长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家庭教育 > 正文
父母这些行为,正在培养一个自卑的孩子|伴读
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4-02-17 点击次数:

1“为什么孩子总是跟我说自己不行,不敢做?哪怕我说就算失败也没事,去试试吧!可他就是一动不动!”

“然后我看到他那畏畏缩缩的样子,心里就来气!”

“最后揪着他的衣服领子,拉着他走了过去!不管他喜不喜欢!”

这是一位妈妈的描述,说儿子班上的活动,在初选报名的时候,想逼“不爱表达”的孩子也去报名。虽然在家里做了很久的工作,到了那里,还是打了退堂鼓。

看到别的孩子自信大方地表达,再看看自己那个自卑的孩子,真的是又急又气。

为什么会这样?孩子为什么会陷入自我否认,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呢?

一位心理学曾说:“在儿童的成长经历中,导致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很多:儿童与成人相比,处于体型和力量上的劣势;而在儿童之间,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身体缺陷,外貌、体格的差异,兄弟姊妹之间的竞争,贫穷,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……”

从这里,我们就能看到一些答案。

2一位妈妈在后台留言道:“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一个比较黑一个比较白,出去别人都会说。小孩比较在乎自己黑,可出去经常有人说,请问我该怎么处理?有什么好办法?”
这样的场景也是我们常见的。
在外边,总是有很多大人喜欢将孩子进行比较。

“你家孩子长得真高!你看我们家的就不行!就是不长,唉……”

“你看这个孩子真白,皮肤好,遗传了妈妈的,还是爸爸的呀?”

……

有的孩子好像很不在乎,而有的孩子当时就会有很强烈的反应,这跟孩子内心的自我认同感有关。
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好,在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够的认同和爱,他们不会太在意,也会跟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如果孩子是经常被父母否认的,自己也是自卑的话,那这样的对比会加深他们的这种负面评价,会进一步否认自己。
所以,总结一下,这几个行为,更容易造成孩子自卑。
首先就是对比。
其次是父母过高期待。
另一个就是否认。
其实这几个行为是有关联的。
你会发现,很多父母就是把这些行为组合在一起,我们看看这个情况,就能感受到。
那次我带小小鱼在商场里玩,他想玩挖掘化石,于是就在那个店铺里玩,旁边来了两个女孩,然后也开始玩了起来,妈妈在一旁看着,没一会,妈妈就着急了。
“你要这样挖,不要一点点的,可以用力敲!”
“为什么你们就不能效率快一点,妈妈回家还有事。”
一个女孩用力地敲打着,挖开了一大块。
“你看妹妹,多厉害!”她跟另外一个女孩说。
“你这么小心干什么?不会坏的,总是这么胆小,还是姐姐呢!”
我看到这个被妈妈训的姐姐在噘着嘴听批评,而妹妹已经挖得差不多了,妈妈又开始说姐姐了。
旁观的我们,能看到妈妈在对比着两个孩子,而且否认了姐姐的“小心”,觉得胆大的妹妹更厉害一些。
妈妈肯定是期待姐姐比妹妹更懂事、各种表现更好一点,毕竟是老大嘛!
可这些行为,如果没有注意,只会造成姐姐自卑。
觉得自己不如妹妹那样被妈妈认同和喜欢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3怎么办?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就好办多了。
上文中逼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妈妈,其实是拿孩子跟那些开朗活泼的同学对比,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的孩子,所以想逼一逼。
可是孩子没有做到,自己又会气恼地训斥他,久而久之,孩子会更怀疑自己的能力。
建议父母要发现孩子的优点,进行正面激励。
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点,请一定要相信这句话。
不爱表达,不爱参加活动的孩子,他们说不定喜欢阅读、思考,也许喜欢运动,或者喜欢小动物,会照顾花草。这些都是优点啊!
如果只是一味地逼孩子去做,然后让他们感受到打击和失败,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自卑。
而那个在意自己肤色的孩子,因为承受着大人们的指指点点,所以会有压力。
妈妈可以跟孩子好好谈谈,我们这个世界上,各种各样肤色的人都有,高矮胖瘦白黑都是正常的,我们不要对别人指指点点,也不要害怕别人的言语。
对于那些善意的玩笑或者大人们的闲谈,我们可以不要太在乎,只是随便说说而已。
就算你的肤色黑,妈妈还是很爱你呀,而且觉得挺好的。
有了父母的鼓励和爱,孩子的压力会减少很多。
4
每个孩子在成长中,都有可能被自卑困扰。
如果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对待,反而能激发孩子去行动,想着去减轻自己内心的自卑心理。而这个行为就是追求优越感的过程。
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我们每个人都是有“自卑情结”的。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自卑中走出来,有的人反而越陷越深,将自己牢牢地困住。
如果父母一味地打击孩子,让他们失去行动的勇气,变得自暴自弃,最后往往会养出“问题”孩子。
他们会逃避学习,故意捣乱,获得一些关注或者其他方面的心理满足。
长大后也逃避现实,不想工作,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件事,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做,总是无所事事地混日子。
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自我评价表。
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他们给自己打分,比如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好,哪些事情不擅长。
周边的人怎么看我,我又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。而这评价的结果,深受父母的行为影响。

上一页:@家长,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,你知道如何“接”住吗? | 精选 下一页:学习后劲儿足的孩子,大多来自这4种家庭!(早看早受益)| 精选
青岛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:0532-86105366 邮件:info@sina.com
地址: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266555 鲁ICP备15042647号-2